音樂通信
1990年 166期
真迷不會忘記
「有時真是很妒忌,外國的百老匯歌劇,一個劇至少會有一首歌世界知名的,有的還一個劇有幾首,可是呀,本地人搞的歌劇,劇中也就歌杳……」
剛哼罷《好姻緣》旋律的羅文,不待觀眾苦思出處,就說了這段話。
羅文的嘆息是絕不過份的,也只有他最有資格,當年搞一齣《白蛇傳》還不心息,還要再來一齣《柳毅傳書》,成績不俗又如何,結果都是劇終歌杳,弄得他自己荷包幾乎一貧如洗,還給人說是仗《幾許風雨》才得以鹹魚翻生。
不是羅文自己提起(他不提又有誰提?),觀眾大概都記不起羅文搞過《白蛇傳》、《柳毅傳書》,坐在香港文化中心看羅文而忘了羅文曾經如此文化過,可謂對香港樂迷的一種諷刺。
筆者是絕對沒有遺忘的,在上幾期MB八十年代回顧,就有把《白蛇傳》、《柳毅傳書》演出這些大事紀錄在案,真正的歌迷是不會忘了這些事情的!
其實圈內人都太忙了,忙得忘了別人的貢獻只記得自己的貢獻,於是搞《愛情補習班》的說自己是破天荒嚐試,搞《秋日戀人》的說自己是嶄新的演出,搞《禁區》的說自己是空前的創舉,搞《搭錯車》的說自己會開拓歌劇新里程,搞《風雨搖滾》又說自己是史無前例的嘗試,為什麼都忘了早有來者?
其實八十年代裡,真有音樂劇格局的,真做到歌與戲骨肉相連而又是百分百全新創作的,還是首推羅文的《白蛇傳》和《柳毅傳書》。
羅文,小弟這邊廂衷心向你致敬!
Next
娛樂指南-1996年-六月號
